Q1: 千足蟲(Millipede) 與 蜈蚣(Centipede) 有什麼分別?
A: 千足蟲與蜈蚣是近親,都屬於多足類(Myriapoda),以下是其中幾點的分別。
千足蟲 (Millipede) | 蜈蚣 (Centipede) | ||||
綱 | 倍足綱 (Diplopoda) | 唇足綱 (Chilopoda) | |||
身體形狀 | 長圓柱形狀 | 扁長形狀 | |||
腳的數量 | 大部份每節2對腳![]() | 每節1對腳![]() | |||
毒爪 (Forcipule) | 沒有 ![]() | 有 ![]() | |||
毒液 (venom) | 沒有 | 有 | |||
營養方式 | 食腐者 (Detritivore) | 肉食者 (Carnivore) | |||
移動速度 | 慢 | 快 |
Q2: 如何分辨千足蟲男女?
成年的千足蟲可以由牠們的性器官來分別性別。
雄性千足蟲第7節的1或2對腳會變成性器官(視乎品種)。而雌性千足蟲的性器官不能從外部觀察。

Q3: 千足蟲的基本結構是怎樣?
千足蟲大至可以分為頭及軀幹。軀幹由多節組成,而大部分每節有2對腳。而頭部有一對觸鬚,用來探測化學物質來尋找食物。

Q4: 千足蟲以什麼作為食糧?
千足蟲主要食泥土中的有機物,以枯葉為主食。所以牠們在生態中跟蚯蚓一樣扮演食腐者(detritivore)的角色,促進有機物的循環。
Q5: 在哪裏可以找到千足蟲?
千足蟲通常在較濕潤且有有機物的地方出現,如農地,森林。更有機會在花盆附近找到。在中國大陸,日本等地方,當天氣環境合適,更會出現千足蟲盛放(Millipede bloom)的現象。
Q6: 千足蟲會分泌化學的物質,那是什麼?
當千足蟲受到強烈騷擾時,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,是用來嚇退獵食者。例如磚紅厚甲馬陸會分泌黃色的汁液,霍氏繞馬陸會分釋放透明的氣體。這些物質都是刺鼻且會對皮膚做成輕微化學灼傷,所以記得戴手套去捉千足蟲。

Q7: 為什麼千足蟲會把身體蜷起?
當千足蟲感到受威脅,牠們會蜷起身體,身軀硬殼朝外。因為千足蟲移動速度緩慢,不能瞬速逃離獵食者,牠們的硬殼就化作物理性防禦來保護自己。
Q8: 千足、百足、馬陸 是指什麼?
千足蟲又名千足、馬陸。由於千足蟲每節有2對腳,所以叫千足。而蜈蚣每節只有1對腳,腳的數量比千足蟲少,所以叫百足。